close



第二十願,願我剎土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第二十「臨終接引願」。看了這一段,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心就安了,絲毫疑惑憂慮都沒有。虛空這麼大,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此事不必我們操心,到時候阿彌陀佛來帶你去!說老實話,方向都不必辨認,佛帶你去,佛來接你,大可以安心,不要再胡思亂想,要緊的是一心念佛。 


佛在經上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是深到極處,不但凡夫沒有法子體會得到,就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徹底明瞭。事相的繁雜,跟理之深廣是相同的,所以虛空裡面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事物,也不是我們能搞得清楚。我們不要談別的星球,就是這個地球,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種動物,能不能搞得清楚?現在科學家還是搞不清楚,可見不容易。大海裡的生物究竟有多少種?再說得貼近一點,一個人身上有多少細胞?我們頭上有多少根頭髮?可見萬事萬法廣大無邊,跟理一樣的深廣無邊。一定要把煩惱障礙都斷盡,本性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復,才能明瞭。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那就是他的業障,所以他不能究竟明瞭,就是有這個障礙。到如來果地,這一品生相無明也斷了,才能究竟明瞭。 


因此,凡是經論上跟我們說這些事理,我們知道就好,不能去想像,不可思議。你去想,想是思;你去說,說是議。告訴你不可思不可議,你偏偏要去想,偏偏要去議。想是胡思亂想,議是胡說八道,這怎麼可能是事實?不可能與事實相應。可是這些事,我們非明白不可。明白了,就是作佛,就成佛。為什麼要學佛成佛?就是要徹底明瞭事實真相。怎麼成佛?這一段經文明白的教我們,「發菩提心」、「十念必生」。菩提心最要緊的就是「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此是蕅益大師所說的「無上菩提心」,沒有比這更上、更殊勝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樣樣圓滿。在這一願裡,我們看到佛教我們怎麼樣求往生。前面是發菩提心念佛,具足信願;這一願的前一半是講修行。 


『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什麼是善根,不可以不知道。因為佛在經上一再跟我們說「善男子、善女人」,必須要有善根的男子女人,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大家不可疏忽。你要是把這一句話疏忽了,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什麼是善根?佛在大小乘經典裡常常跟我們說,世間法三善根必須要具足,三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癡」。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貪、不瞋、不癡,這才具足三善根。 


在《觀無量壽佛經》裡,佛為我們開示修淨業的基礎是「三福」。《觀經》講的三福,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後面的三條,意善就是無貪、無瞋、無癡,就是三善根。所以,三善根也在三福中,你就知道很重要。沒有三善根,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就沒有分。可見這個重要,一定要認真的修學。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於一切逆境決定沒有瞋恚心。對於一切事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不愚癡,不會被人矇騙。被人矇騙是愚癡。清楚而不貪不瞋,順境裡沒有貪愛,逆境裡沒有瞋恚。順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一心念佛,就對了。這是世間的善根。 


出世間法的善根只有一條,在三福裡的第三條,講大乘菩薩的善根,是「精進」。佛教我們,菩薩福有四句,「發菩提心(第十九願),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精進」。「三福」就涵蓋世出世間的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善根而生,換句話說,都從三福而生。世出世間的福報,就是這十一句,我們把它做到,福報就現前,所以稱為「三福」。 


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想想看多麼重要,決定不能疏忽。如果我們疏忽了,念佛念得再好,就像蕅益大師講的,念到如銅牆鐵壁一般,風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只能說跟西方世界結一個緣而已,這一生不能往生。就像蓋房子,沒有打地基,你蓋不上去,它會垮掉,會倒掉,不能成功的。所以,三福要特別認真的修學。實在講,這部經論所說的就是十一句的展開而已;歸納起來,不會超過這十一句。 


『願生我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國土。 


『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兩句是指持名念佛。念佛要緊的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心無二念。心裡若有一個雜念,就不是一心。一心是專志,心不緣任何事,這才是一心。心裡絕對不攀緣其他的事,只緣這一句佛號,只緣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換句話說,你想,想阿彌陀佛;你念,念阿彌陀佛;你拜,拜阿彌陀佛,才稱「一心稱念」。就依照這個方法,先從事修。我們講的淺顯一點,念佛人心要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不懷疑,不夾雜」。從早到晚要保持清淨心,這當然不是一樁容易事。要曉得這是從凡夫一生作佛,那有那麼簡單,那麼容易?但比起其他法門,念佛法門最容易,實在也不是很容易。難與易,在乎自己有沒有這個認識,有沒有決心,果然認識清楚,下定決心,事情就不難,所謂「萬修萬人去」。 


如果還常常被外境動搖,那真的要懺悔,要在佛菩薩面前痛哭流涕,磕頭求懺悔。為什麼還會被境界所轉?順境起了貪心,起貪愛;逆境生嫉妒,生瞋恚,這就是心被外面境界轉。有這樣的現象,自己就要知道,是自己業障太重,決定障礙這一生往生。你要是不往生的話,業障決定牽引你墮三途。現在是人身,再過幾年就要到三惡道去,你說這多可憐!所以要把這個事實真相認清楚,真正提高警覺,這就是開悟。果然覺悟了,不再搞貪瞋癡,不再造三途六道業,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實念佛,念佛功德才真正能消業障。 


『晝夜不斷』就是「不間斷」。為什麼教你晝夜不斷?因為一斷,你就夾雜,一斷就會胡思亂想。換句話說,佛號斷了就造業,這個問題很嚴重,這是真實的問題。我們自己冷靜去想一想,佛號斷了是不是胡思亂想,是不是又去搞貪瞋癡慢?搞貪瞋癡慢就是造三惡道業,造三途業。如何教我們從今之後不再造三途業?只有一個方法,佛號不間斷。 


我們這一生,究竟是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去作餓鬼、變畜生、墮地獄?這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由我們自己選擇。如果要選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這一句佛號就不能間斷。 


諸位要曉得,打佛七是日夜念一句佛號不間斷。絕對不是白天念佛,晚上可以睡覺,一支香下來之後可以聊聊天,雜心閒話,這沒有用。印光大師在靈巖山的道場,是一支香接著一支香念佛,當中沒有休息的。不像我們現在念一支香,休息二十分鐘,讓你去造三途業。佛七當中,佛號日夜不間斷的。念累了,只能在旁邊坐著休息一下,衣袍不能脫掉,稍微休息一下,精神振作起來,趕緊接著念。大家輪流休息,使念佛堂佛號不間斷,是這麼念佛的。 


真正念佛堂,這一句佛號決定不間斷。常年累月怎麼念?分班,有值班的。值班的要出聲;不值班的,看你的精神體力,如果精神體力好,跟著大家一齊念。夜晚也是分班。所以,念佛堂無論什麼時候,一年到頭,一句佛號不中斷地。現在真正修行的道場沒有了,真正修行的人也沒有了。絕對不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修行人,那靠不住。只可以說,是修行的樣子,是不是真修行?不一定。裝模作樣有人!真修行,要斷貪瞋癡;真修行,這句佛號日夜不斷,這是精進。於世出世間法還有一絲毫貪念,就不是真正修行人。這是把念佛的要領為我們說出來了。 


當然在初學的時候有難關,念著念著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頭昏腦脹,身體支持不下去,就是業障。業障現前,怎麼辦?要拼命,要克服過去。克服過去就得自在,精神就振作起來。大概每一位念佛同修都會遇到這種障礙。障礙現前,一定要克服,不能因循,不能妥協。累了,我就躺一下,休息一下,這樣你的業障不容易克服。一定要拼命,要抱定決心,要突破困境,前面就是一片光明。 


前天有一位同修來告訴我,他有一個朋友也是念佛的,很精進、很用功,念了沒多久,中風非常嚴重。家人、朋友都叫他去看醫生,他不肯,堅持拼命念,決定不看醫生。念了一兩個星期,病完全好了,這是不可思議的感應。就怕你不肯拼命,你真拼命就有感應,不肯拼命就妥協。所以,難關一定有,無始劫來我們造作的罪業太多,怎麼沒有障礙?有障礙不要害怕,對於這句佛號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得了重病,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要看醫生,也不要吃藥,我不想病好,只想早日往生淨土。要有這樣的決心、毅力,這個人才能成功。不貪生怕死,不貪圖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只有求生西方一念,愈早愈好,愈快愈好。要有這個心,才是真正發願,願生彼國。 


『臨壽終時』。臨終時佛來接引,你不必憂慮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在那裡。西方那麼大,到底那一個星球是極樂世界?你這樣一懷疑,問題就來了,你就去不了。你有懷疑、有夾雜,功夫間斷,就去不了!決定不要懷疑,念到水到渠成,佛自然現前,佛來接引你去。 


『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那些菩薩?當然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一定會來。因為你常常念他,你常常想他,他跟你有緣。除他們之外,還有不少菩薩跟三聖一起來迎接你。一起來的菩薩與你都有關係的,與你沒有關係、沒有緣分,他不會來的。是什麼關係?皆是多生多劫中你的同修、你的眷屬。他們早就往生了,現在看到你念佛緣熟,他們很歡喜,跟著阿彌陀佛一道來接引。 


諸位要曉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寂寞,熟人很多。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同參道友,他們精進念佛成功,已經往生了。我們不肯精進,還打閒岔,墮落到現在這個樣子。今天緣熟,他們會跟佛一道來。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前面所說的,天眼、天耳、宿命、他心通,能力都恢復了。於是一看就曉得,從前在那個世界、那一生、那一劫,我們是好朋友。老同參見面敘舊,你說西方極樂世界多殊勝,多熱鬧,不寂寞。換句話說,離開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孤單寂寞,一輪迴一轉世,因為你沒有神通,你的家親眷屬都記不得,面對面都不認識。所以,你要知道什麼人孤單寂寞?六道裡孤單寂寞!往生西方世界,不孤單、不寂寞。 


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的記載。他往生時候,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還有蓮社先往生的那些人,都跟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他。他只說出蓮社已經往生的,都見面,都來了。多生多劫以前的就不必說,說了我們也不知道。 


『經須臾間,即生我剎』,這是講往生速度之快。不要認為當中距離遙遠,十萬億個大千世界,其實只須一剎那,一念之間就到了。底下這句話重要,這是四十八願裡說的,這種殊勝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到了,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阿」譯作無,「惟越致」譯作退轉,無退轉就是「不退轉」。「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的菩薩,圓教初住就證得了,但是不稱「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的通稱。換句話說,我們凡夫一品煩惱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居然跟七地以上的菩薩平等,這是不可思議,難信之法。 


一般研教的大德們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那有這樣的人,什麼功夫也沒有,平平白白一下就升到七地,這還得了!這是圓教。你想想看,七地之下,十信、十住、十行,三十個位次,初地、二地、三地,一下到七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下就超過這麼高,怎麼能令人相信、令人心服?所以教下的人不但不相信,也不服氣。他們修行要修到這個境界,按照佛經一般講,要修兩個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修到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只能修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八、九、十地三個位次,是第三個阿僧祇劫才修滿。所以,階位愈往上就愈難修。 


往生西方,就等於超越修滿兩個阿僧祇劫,進入第三個阿僧祇劫,這個品位可真高,所以念佛法門才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讚歎。沒有比這個更快的,更穩當的,更容易的,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一生圓滿成佛。 


蕅益大師讚歎,稱之為「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勳是功勳,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議),「彌陀之大願」。這三個力量,使你一下就超到七地。這三個條件,只有第一個是自己的,自己真誠的本性。是用真心來發願持名,不是妄心,是至誠心,所以超越得這麼高、這麼快。念佛絕對不是兒戲,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清淨心,平等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虛妄分別,不可以搞是非人我,更不能搞貪瞋癡慢,那是不能往生的。蕅益大師給我們說出這樣殊勝成就的三個原因。另外兩個原因是屬於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本願不可思議。 


彌陀的本願就是這一願。他發此大願,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願文並沒有說上上品才作阿惟越致菩薩,中下品沒有分,不是這樣的。既然沒有這些字樣,則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佛用平等法來度一切不平等的眾生,一切眾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成佛。實在講,這樁事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沒有的,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世界第一殊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genda 的頭像
    agenda

    agenda的部落格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