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無明盡本性空 妄行了別名色從 六入觸受愛取有 來生老死盡相同
萬里晴空絕雲影 滿潭澄水顯月明 如人渴飲知冷暖 說食助長總乏功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說的十二因緣。由這十二種的緣作為助緣,幫助人生了死、死了生。十二因緣是緣覺乘修的。緣覺由修這十二種的因緣法,而明白人生的道理,開悟證得辟支佛果,這叫中乘。聲聞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菩薩是大乘。 
無無明盡本性空。十二因緣說的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又是什麼呢?就是俗話所說的糊塗。糊塗就是不懂道理,糊糊塗塗的。因為糊糊塗塗的時候不明白,就做出糊塗的行為,就有妄行了。
什麼叫「妄行」呢?「妄行」就是不應該做的而去做。有了妄行,就有一種虛妄的認識,「識」就是一種認識。有了虛妄的認識,就有一種糊塗的名色。


有糊塗的名色,就有一種糊塗的入;人有六根,所以就有六入。有糊塗的入,就有一種糊塗的觸、接觸。有糊塗的接觸,就想要有一種糊塗的享受。有了糊塗的享受,就有了糊塗的愛。有了糊塗的愛,就有一種糊塗的求取。有了糊塗的求取,就想有一種糊塗的得、糊塗的有,有也就是得。有了糊塗的得,就有了來生。有了來生,就有了老死。
這一些個因緣,都是開始於這個「糊塗」。開始是糊塗,所以結果也糊塗;這一生糊糊塗塗的,又有一個來生,來生還是糊塗。十二因緣最初就是個糊塗,所以十二因緣就是個糊塗因緣。糊塗因緣,就是凡夫所不能明白的這種因緣。這十二因緣就是說的,我們人怎麼樣受生、怎麼樣死的這個道理。
人的欲念,食欲或者色欲,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呢?都是從這「無明」生出來的,「無明」就是糊塗的一個別名。無明生出來了,就想要去做去。因為無明,就有男女的性行為。這個性行為就是由糊塗而發生,然後就有這種糊塗的行為。有糊塗的行為,然後就生出來一種糊塗的認識、糊塗的分別。這種識也就是中陰身,在男女有性行為的時候,這中陰身離得千里萬里,都看得到這個地方有一線很小、很小的光明,它和這個父母有眷屬的因緣,就看得見這個亮光,就到那兒去投胎去,這個識就投胎了。 
投胎,這就有了名色。色蘊就叫「色」,「名」就是受想行識四蘊。受想行識這四蘊,在母腹裏頭只有這麼個名稱,還沒有真實的成就。等到出生,名色具足,就有六入了。六入就是六根對外境生出見性、聞性、嗅性、嚐性、覺性、知性這六種性,這叫六入。由這種六入,這個小孩子就有了一種觸覺,所以說六入緣觸。有了觸覺,這個小孩子就有一種領受的感覺。有了領受,就生出一種愛心來。生出愛心,然後就想要求取,求取這種的所愛,所以愛緣取。因為求取,所以就想要佔有、想要得著。因為想要得著,所以就又有了來生。有了來生,就又有老死。這就是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如果無明沒有了呢?這行也沒有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也沒有了。識滅名色也滅了,名色滅六入也滅了,六入滅觸也滅了,觸滅受也滅了,受滅愛也滅了,愛滅取也滅了,取滅有也滅了,有滅生老死都滅了。這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所以才說「無無明盡本性空」,本性空了,沒有無明了。 
妄行了別名色從。行是個妄行,識是個了別。有了識之後就有名色。
六入觸受愛取有。名色之後就有六入,六入之後就有觸,觸然後有受,受就有愛,愛就有取,取就有有。
來生老死盡相同。有又有來生,來生又有老死,所以說「六入觸受愛取有,來生老死盡相同」。
萬里晴空絕雲影。這一連串的關係若都沒有了,就好像萬里晴空一樣,「絕雲影」,什麼雲彩的影子也沒有了。
滿潭澄水顯月明。又好像水清月現,水清了,月亮在水面上現出來。
如人渴飲知冷暖。你若能了悟這十二因緣的法,那時候就好像人喝水一樣,這水是熱的、是冷的,你自己知道。
說食助長總乏功。如果你自己不去實實在在修行,來參悟、了悟這十二因緣,就光說十二因緣空了、空了、空了,那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光說空,沒有體會到它的意思,沒有真正證得這種空理,就好像《楞嚴經》上說的:譬如說食,終不能飽。比方你光在嘴上數說食物的名字,而沒有真的吃進肚裏,你就是再多說幾天,也不會飽的。
「助長」,孟子說:「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宋國有一個人,宋國的人最愚癡,所以在當時若是提到愚癡的人,就說好像宋國的人一樣。這個人愚癡到什麼程度呢?他可憐自己所種的那個莊稼不長,他說:「哎呀!我這個苗怎麼長得這麼慢!」他就幫著它長。怎麼幫著它長呢?他把每一株苗都從土裏拔高了一、兩寸,說:「你看,一天它就長了兩寸。」「茫茫然歸」,就這麼糊里糊塗、迷迷茫茫,累得很疲倦的、辛辛苦苦的那個樣子走回家,走得氣喘吁吁:「哎呀!哎呀!哎呀!我太辛苦了,太辛苦了。」「謂其人曰」,就對他家裏的人說「今日病矣!」說:「我今天病囉,累壞了!我作了很多工!」「予助苗長矣」,我幫著這個苗往上長。「其子趨而往視之」,他的兒子說:「喔!我這個父親怎麼這麼大的本領,怎麼這麼有神通,可以幫著苗長,天地也只能讓苗一天、一天的慢慢地長,不能說幫著它長,他念的是什麼咒,能幫著苗長起來?」就趕快跑到田裏去看,「苗則槁矣!」哎!那苗都乾了、死了。 
這個就是說修道不要老是想:「我開悟!我開悟!我開悟!怎麼我還不開悟?我要怎麼樣才開悟?這樣子不開悟,那樣子也不開悟。往前行幾步也不開悟,退後幾步也不開悟。往上跳幾跳也不開悟,坐那兒一個鐘頭也沒開悟,到底怎麼開悟呢?」你有這個心,那永遠都不會開悟。為什麼呢?你這個要開悟的心,把你那開悟給壓住了,就好像宋人幫著苗長是一樣的。所以說「說食助長總乏功」,總是沒有功的,要你自己平心靜氣,認真腳踏實地去修行,不要老想著:「我明天會不會開悟?我後天會不會開悟?我到底什麼時候開悟?」不要存這個心。你一存這個心,就是個妄想心了。你有了妄想心,就把那開悟嚇跑了;那開悟就怕妄想,一有了妄想,它就跑了。為什麼你心跳呢?就是怕你那個妄想,也就是怕開悟,你這一要開悟,「啊!不得了了,他要開悟了。」,所以心就跳起來了。無形中,你那業障也害怕了:「喔,他若開悟了,我怎麼辦呢?」它沒有辦法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