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女變皇后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闇山’,由於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隱居修道,所以諸方國土都爭相前來供養植福。


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山,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嘆、稱羨不已。她心想:長老們設會供養僧眾,我正可以順路乞食!


於是一路隨行,也來到晝闇山中。當長者們施設素肴美饌,供養僧眾時,在一旁靜靜觀察的貧女不禁感傷落淚: ‘這群富貴豪勢的長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復作功德,福報轉增殊勝。而我,卑下窮困,前世未修,今生又無法修福,來世恐怕更加貧窮下賤……


對了!上次我在糞坑裏,不是意外拾獲兩枚錢幣嗎?為避免乞不到食物時挨餓受凍,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這兩枚錢幣。不如,拿來布施供養僧吧!


就算一兩天挨餓也不致於餓死啊!’ 貧女心意已決,在眾僧應供結束時,把握因緣恭敬地供養自己僅有的兩枚錢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錢,卻是孤苦貧女所擁有的全部。 晝闇山中,當信眾布施後,通常由維那僧於信眾前祝願,然而貧女獻上兩枚破舊錢幣時,上座高僧示意維那僧,自己將親自為這名施主祝願。


其余未得道的下座僧,不禁東猜西疑:平常富貴人家布施重金稀珍,也由維那僧祝願,而這位貧女才供養區區兩枚錢幣,為什麼上座親自為她祝願?真是太奇怪了!


祝願事畢,上座高僧特地留下一半缽飯,分給瑟縮襤褸的貧女。大眾見上座禮遇這位貧女,也競相仿效,將自己的飲食分給她。貧女一下子獲得許多上等飲食,歡喜不已,認為方才的布施功德立刻感召如此福報,就心懷感恩與無比信心,擔著飲食離開晝闇山,走到都城大道旁的樹蔭下,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


此時,遠方傳來陣陣馬蹄聲,王室專屬占相師及使者一行人,奉命為國王尋訪合適的皇後人選,正風塵仆仆地行經此地。遙見此處黃雲遮蓋,占相師認為必有賢人,遂帶領眾人來此樹下。樹蔭謐靜、光影分寸不移,正守護樹下一名容貌潤澤,福德相好的女子。占相師立即對眾使者宣布:‘這名女子福德具足,堪為皇後!


一覺醒來的貧女,在眾侍女簇擁下,香湯沐浴、華服披身,在千乘萬騎前導下,來到了王宮。


入宮後,深受國王喜愛、敬重的新皇後,反覆思惟:今日榮華富貴、尊豪恩愛,來自於發心布施眾僧兩枚錢幣。晝闇山中的眾僧,實在是我的大恩人!


於是稟白國王:‘妾原本身分微賤,是國王您提拔厚愛,才能有今天尊榮的地位,可否應允我報答晝闇山賢聖僧眾的恩德呢?國王欣然答應。於是,皇後帶領大眾、車隊,滿載飲食珍寶,供養眾僧。


然而,這次維那僧依例祝願時,上座高僧僅默然而聽,沒有任何表示。其余下座僧眾又紛紛驚怪:太奇怪了!先前布施兩枚錢幣的貧女,受上座親自祝願;這次皇後親載稀世珍寶供養,竟似不見不聞!


之後,皇後不解地問:‘往昔我貧窮的時候,布施區區兩錢,大德親自為我祝願,為何今日前來供養奇珍異寶,反而不賜片言?’


 ‘佛法註重的不是珍寶,而是一念真誠的善心。皇後您以往雖只布施兩錢,心念純善殊勝,今日雖大施珍寶,卻存我慢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願。


上座高僧正色地為皇後如此開示後,又繼續轉對年少僧眾說:大眾當深解自己出家的這念心才是!’


在場僧眾,個個聽聞,發大慚愧,至誠懺悔,全部證得初果。而皇後聽了上座高僧開示,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也因明了布施的真義而法喜充滿,亦證初果。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四》省思 布施,貴在真誠恭敬,不在於事上的質量多寡。


所謂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


藉由事上的布施,舍去心中的慳貪,增長為他、利他的清凈心,便能獲福無量。而人天福報終有窮盡的時候。


 


所以,進一步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布施後,觀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沒有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對象及所施的財物,三輪體空,一切銷歸自性。


如此自性清凈無染,本具的智慧功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才是布施波羅蜜的真實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