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這朵蓮花是佛畫家吳大仁先生所畫,栩栩如生,讓人頓感清涼。觀想蓮花對修行也有幫助喔!看了這則故事,大家也不妨試試。
 
觀想蓮花
清雅潔淨的蓮花,讓人看了心生喜悅,但它也不離生滅法則,可以當成認識生命實相的教材。馬來西亞的達摩難陀法師編著的《法句經/故事集》中,就收錄有一則佛陀教導弟子以正念觀察蓮花的相好與無常,幫助弟子去除障礙,修行證果的故事。
有一位金匠的兒子,年紀輕輕就在舍利弗尊者的接引下出家,加入僧團。當舍利弗教導他修習「觀身不淨」的方法後,他就到林子裡去禪修,但卻絲毫沒有進步。於是他兩度去找舍利弗,請舍利弗進一步指導修行,卻仍然沒有起色。最後,舍利弗只好與他一起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這位年輕比丘是金匠的兒子,過去幾世也都是金匠的兒子,便教他別種修行方法。佛陀告訴這位比丘,不要觀想令人厭惡的事情,要他從愉快的感覺開始觀察。接著佛陀運用神通,創造了一朵美麗的蓮花,並要年輕比丘把蓮花種在精舍外面的土堆中。
年輕比丘開始集中心念在這朵又大又香的蓮花上,終於除去障礙,內心充滿法喜, 禪修也漸漸有進步,最後證得四禪。
這時,佛陀又運用神通,使蓮花瞬間枯萎。年輕的比丘看見蓮花瞬間枯萎,花色不再鮮活亮麗,終於明白蓮花和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一樣,都是無常的。他因此更進一步了解苦、空、無我的究竟真實。這時,佛陀再告誡他要去除貪愛,這位年輕比丘正念現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誨,終於證得阿羅漢果。(參考資料:達摩難陀法師著,周金言譯《法句經/故事集》)
 
蓮花是吉祥與清淨的標誌,經常出現在佛教經典裡,進而也出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之中,您可知道這些與蓮花有關的成語,出自什麼典故?小編今天也來「借花獻佛」一下
借花獻佛
佛弟子常以獻花、焚香為供養,表達對三寶的禮敬,不過,到了現在,「借花獻佛」卻轉變成借他人的東西來做人情的意思。
清朝翟灝(17111788年)編寫的《通俗編‧釋道》認為,「借花獻佛」應是「寄花獻佛」之訛。典出《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經中記載釋迦佛過去世為善慧仙人,聽聞普光佛來城內說法,想以鮮花供養普光佛,但全城的鮮花早已被國王囊括一空,善慧尋遍全城都買不到一朵花。後來他遇到一年輕婢女,手捧一瓶,瓶中藏了七莖青蓮花,由於善慧的至誠,感得蓮花踊出瓶外。
這位婢女被善慧的誠心感動,以五莖青蓮相贈,並要求善慧允諾「未得聖道以前,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的條件,又寄二莖花託善慧獻於佛前。善慧得花以後,趕往城門許願獻花,普光佛乃為其授記,於無量劫後必可成佛,名號為「釋迦牟尼」。


 成語「心花怒放」,用來形容人的心情開朗快活,就像盛開的花朵一般。高興的時候,心為什麼會開出一朵花呢?且看佛教經典怎麼說。
【心花怒放】
佛教將清淨的本心譬喻為蓮花,稱為「心花」,也稱為「心蓮」。
《華嚴經》卷六十六中有「又如滿月出現虛空,令可化者心華開敷。」表示豁然大悟之意。《圓覺經》則有「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明,照十方剎。」意思是說修行者以善心待人,不起惡念,終能成就佛道,自心的清淨能開眼目之明,觀照十方世界。

「心花發明」含有「豁然覺悟本性」的意思,後來被引用作「心花怒發」,如今多以「心花怒放」形容心情開朗快活,高興得像花朵盛開一樣。


 關於蓮花的成語很多,但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舌粲蓮花」,您可知道這成語出自佛教,而且與一位大師有關,小編可沒有「天花亂墜」喔!
【舌粲蓮花】
口中開出一朵蓮花?這句成語是用來比喻說法微妙,有如蓮花般美妙,又稱為「口吐蓮花」。
舌粲蓮花的典故,可溯源至南北朝的佛圖澄大師。《高僧傳》卷九記載,來自西域的佛圖澄大師(西元232348年),為了在中原弘揚佛法,於是以神通做為接引的方便。當時後趙的國主石勒在襄國(今邢台)召見佛圖澄,想試驗他的道行。佛圖澄知道石勒是一介武夫,不懂得太深的佛教義理,適宜先用道術取信於他。於是取來缽盂,盛滿水,燒香持咒,沒多久,缽中竟然生出青蓮花,整株青蓮光彩奪目,也讓石勒大為信服。佛圖澄趁機勸諫石勒以德治天下,獲得石勒的讚賞,赦免了許多原本欲殺的人。由於佛圖澄的攝化,當時中原一帶的人民,不分民族都皈依了佛門。
如今,舌粲蓮花被用來譬喻口出妙語,說話有文采,或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相似的成語還有同樣出自佛典的「天花亂墜」,這句話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六欲諸天來供養, 天華亂墜徧虛空」,指欲界的諸天人來供養佛陀,空中灑滿種種美妙的花朵。梁武帝時,也有一位雲光法師,講經說法極為精闢、生動,每當他說法時,也有「天華飛集」的情景出現。但「天花亂墜」現在多引申為貶義,指語言誇大,不切實際。(梁金滿)


 今天小編又來分享吳大仁老師的蓮花,真的讓人看了好歡喜,也敬佩老師可以如此傳神畫出蓮花不同樣貌。那你可以知道哪位大師的名字與蓮花有關,今天就來介紹蓮池大師,不只一朵蓮花,而是滿滿的一大池蓮花喔!
蓮池大師 一心歸西
淨土宗又稱為「蓮宗」,在淨土宗的祖師中,八祖雲棲祩宏(西元15351615年),以「蓮池」為別號,世人皆稱為「蓮池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稱為明末四大高僧。蓮池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淨土法門,主持雲棲道場四十餘年,言傳身教接引無數佛子同歸淨土。
「蓮池」在經典中是佛菩薩居住的地方,所謂「蓮池海會」,就是佛菩薩共聚一堂。為何雲棲祩宏以「蓮池」為別號?這是為了表示自己「一心歸西」,發願往生西方淨土。他曾寫下〈西方發願文〉:「我於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表明心跡。
另外,還有被弘一大師奉為圭臬的語錄:「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在在可見蓮池大師弘揚淨土法門的悲願。

(
此文摘錄自357期《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genda 的頭像
    agenda

    agenda的部落格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