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貪心? 放下的幸福 作者:聖嚴法師著 圖框Claudia 只要是貪,都是不好的心態,不會因你 所貪著的東西種類不同,而有好壞之別, 因為不管你貪的是什麼東西,都是額外的追求。 但它還是有程度上的差別,也就是貪求的 目的是為自己,還是為了他人的差別。 有一位寺院的住持,才接任沒有多久, 就對我說:「自從我當了住持以後,貪心 似乎增加了很多,可是我又不能不為 寺院著想。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信徒前來, 希望有更多的錢、更多的弟子,也希望 寺院的房子蓋得愈來愈多,很多弘法的 事業都能隨之展開。」 他覺得當了住持後,頭腦裡整天都在想 如何能夠得到更多一點,這讓他很苦惱, 可見得貪真是煩惱的根本。 後來我問他:「你的這些打算、期待, 是為了自己嗎?你希望當住持一定要 當得讓人稱讚嗎?或是羨慕你擁有 這麼多的信徒、這麼大的寺院,感覺 你這個住持很能幹,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就是貪。如果 不是,而是為佛教、為寺院、為大眾 設想,那就不是貪了。」 這位住持為了弘揚佛法,所以需要 有個道場做為弘法的場所;為了容納 更多人來這個地方修行、聽聞佛法, 所以房子要蓋得大一點、多一點; 為了讓眾生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 能夠種福田、布施供養,所以需要 寺院替他們來結合捐款,用清淨的 財務來做有益於眾生的事。 這些需求全都是因為眾生、社會需要, 和為了推廣佛法,所以並不是貪。 如果是自己本身的欲望想要,不是為了 他人、團體而著想,那就是貪;為自己 的利益著想,成功時會很驕傲,覺得 自己很了不起,好像一切事情都是自己 的功勞;失敗時,就覺得很倒楣,害怕 讓人看不起。像這樣患得患失的情形, 就已在煩惱之中了。相反地,如果 能將念頭轉過來,知道自己的努力 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而服務, 那就是有智慧的人。 如果真能這樣想,也就沒有煩惱。 對大眾而言也是一樣,大眾的反應 都會隨著你的存心和動機而改觀。 就像社會上雖然有一些人是以私心 在做慈善事業,讓大家誤以為他 是個很有慈悲心、公德心、了不起 的人,但是這種人終究還是會被揭穿的。 即使包裝得非常好,讓人誤以為 他是個好人,畢竟還是騙術。 既然是騙術,也就是煩惱,就算能騙人 一輩子,自己的內心也不能平安快樂。 因此,一個有智慧的人,是絕對不會 自欺欺人的。 七葉佛教書舍分享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32&cid=57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