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功


 


中國氣功起源於四千多年前,新石器的唐堯時期,而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起,有了大量的直接文字記載,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氣功功法及其有關的理論。


中國氣功是我先人在長期生活、勞動之餘,或與疾病、衰老作抗爭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於是一種或靜或動的氣功鍛煉萌芽產生。再通過不斷的實踐摸索,反覆證實有一定效果後,一種方法逐漸被人們保留採納,最後得以流傳應用。


反映古代氣功最早的實物,則是在青海省大通縣孫家寨所發現,一批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其中出土了一件與古代氣功有關的舞蹈紋彩陶盆(實物現保藏在青海省博物館),此文物屬馬家窯文化。此文化是在仰韶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彩陶繁榮時期,距今已有四千至五千年,而這彩陶盆經測定距今已有五千年。


因此氣功在四千年前稱為舞,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則稱導引按蹻,通過以上對氣功起源的考察,否定了某些所謂氣功起源於宗教的論點。因此宗教界的練功內容及其文獻是氣功的流而不是源。


 


氣功名稱的由來:


原始氣功開始沒有名稱,由新石器時代的「舞」,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導引按蹻,接著出現了行氣、調氣、靜坐、禪定等等,而氣功兩字古代很少用,此詞見於隋唐時期的氣功專著中,如太清調氣經中:服氣功余暇,取靜室無人處,散髮脫衣....。真正大量使用氣功一詞,應是清末民初的時代用語。


元氣一詞:出於兩漢時「難經」與「春秋繁露」。


難經十四難: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八難:十二經脈者,皆係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



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丹田一詞:腎間動氣,實是丹田的前身。以唐初醫家楊玄操在其注疏「難經」時指出:臍下腎間動氣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源,太子之府也,...在臍下三寸,方圓四寸。


禪:在佛法中是一種方法,它是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一種禪法。


若以「定」來解釋,其實佛法裏面的某些名詞,如「三摩地」、「三摩缽提」、「奢摩他」、「毗婆舍那」或「禪那」等都是「定」的代名詞。


 


什麼是禪定呢?


 


它應是依四禪法的修持,進入到某些定境的一種修養,如果修養能到達某一境界,就能從中得到「定」的好處或是功德,因此「禪定」一詞,在佛法裏是一門深且廣的修養方法。


 


密乘氣功:


 


密乘佛法:共分九乘次第,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


外三乘: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內三乘:作部:又稱事業部,有息、增、懷、誅等法門,此乃隨順眾生的願望而起用的法。正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法。



       行部:此部的目的是了生死、出苦海,進入此部才算真正進入了實修。其中修法以觀想入手,修氣脈、明點,例如頗瓦等法門。



瑜伽部:此修法事與理相應,言與行相應,上與諸佛相應、下與眾生相應,從這裡開展出三個層次,密三乘。


密三乘:摩訶瑜伽:大圓滿相應,將觀成的氣脈等有相的東西化空,以與無相的法身相應。


 阿努瑜伽:無上圓滿相應,以界智為趣入門,把種種顯現都化為一實相。


 阿底瑜伽:無比圓滿相應,合三乘為一大密咒乘。


密乘修法:要求第一見地正,此見地就是因地,即是下手時,先要知道如何修?怎麼修?方能迅速圓成,否則,就多走冤枉路!因此密乘第一見地要在本體上熏修,不向外求,不在色體上修,要把顛倒妄想轉化,應向自己本心去求,了知世間色相都是曇花一現,空華水月,了不可得。因此,因地正、果地方能正。


 


如來禪講四禪八定:


 



四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四空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祖師禪:認為有出有入的定不是大定。須對任何境界,心都不動搖,才叫大定。


印度少年:滅受想定。此定以不取外六塵境,但我們第七識法執現行不滅,一旦出定,遇境翻動勝過未入定前。所以,正定是沒有出入而能起妙用的,不是死坐不動的,欲證大道,須在境界上不斷的粹煉:「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牽」,於世智辨聰,損之又損,遠離自心所現妄想虛幻境,方能相應,方能成就。


本來面目:一真法界、一念不生,不思善、不思惡,但又了了分明,非同木石一般的是誰?如同鏡子照東西一般,不起分別,若能了知這個不起分別(無愛憎和取捨心)的了了靈知,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一真法界。


它是成佛的根源,也是成就一切事物、世界的根本,則能契入大手印云:法爾如來藏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具足法爾平等性義。不管淨也好、穢也好,其實都是我們本來面目所成、所顯現。


所以佛經上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


道德經云: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如何見真心:歇下狂心即真如。


例:水是真心,波浪是妄心,只要停止波浪即見真心。因妄心(波浪)是真心()所顯現,只要歇下,不要求神通、求感應。一有所求,一有所得,成佛無份,成魔倒有份。


切記: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若無取捨,則無好壞、美醜等分別,若生分別,則生愛、瞋、取、捨,這是凡夫著境造業的妄心。


呂仙祖與黃龍祖師:


呂仙祖問黃龍禪師: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


黃龍禪師云:這守屍鬼。


呂仙祖曰:爭耐囊中有長生不死藥。


黃龍云: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呂仙祖聽後大驚,當下跪拜請求指示。


黃龍云: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仙祖言下大悟:悟出了無相之心,才是成佛的根本,才是證成大道的根本。這能現陽神的,無形無相的大能量,才是永遠不壞的本來佛。學佛修道,絕不能執取色相、影子而修,沒有水哪來浪花,再大的浪花終歸要停止,色相終歸要敗壞的。


呂仙祖悟後云:棄卻瓢囊摵碎琴,從此不煉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呂仙祖: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修行立志時,


趁早速尋脫身路,月落西山後悔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genda 的頭像
    agenda

    agenda的部落格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