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氣


                                                      


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對樵夫夫妻,妻子在產下一子後,不久即往生。為了養活自己與小孩,樵夫還是得上山砍柴為生。還好他有一隻忠狗,在他去砍柴時,可以幫他照顧小孩。


一天,由於砍柴砍得太晚,天色已暗,無法即時趕回家去,但他很放心,因為那隻忠狗,可以幫他照顧孩子。隔天早上,當他一進門時,發現那隻忠狗,一樣很歡喜地,在大門口迎接他,只是今天它滿身是血,而且他的大腿處,似乎少了一大塊肉。


這樵夫心裡納悶,不知發生什麼事?趕緊跑進去看他的孩子,但一進去,不見孩子在床上,心中頓時光火,以為忠狗吃了他的小孩,盛怒之下,就把忠狗殺了。


在傷心之餘,突然聽到嬰兒的哭聲,他尋聲在牆角找到他的小孩,而在其不遠處,也躺著一隻滿身是血的野狼屍體,且其嘴旁刁著一大塊肉。這時,這位樵夫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隻忠狗,救了他的小孩。


以前看到這則故事時,只是為那隻忠狗叫屈,替那位樵夫惋惜,衝動之下,鑄了大錯。但前幾天再次聽到這則故事時,心裡有不同想法,要是平時我們常有「寬容」之心,很多可避免的悔事,就不會發生。


因為既有「寬」,就會拉長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又能「容」,即可聽下很多建言,那麼就可減少很多憾事了!


此則故事也說明了,所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很多都是加了自己主觀意識,才去判斷是非。其實,我們都是凡夫,尚未到達洞察真理之境,所以,常會有「眼見非真,耳聽非實」之事。何妨,靜一下,想一下,再做回應!


 


我們都知道,氣存在天地之間,人之氣在呼吸之間,而脾氣更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練功時,通常只注重外相的柔軟度,如何將「心念」柔軟?如何練習不生氣的功呢?如何落實「調心、調氣、調息」在日常生活中?



心中有愛,常懷感恩之心。在江本勝博士的水的結晶試驗裡也提到,當發出「愛及感恩」的念頭時,水的結晶最漂亮,但不同的人,發同樣的善念,其水的結晶體亦不同,這是不是意味著,每個人的起心動念處的不同?


我們是不是常將一個月後的烏雲,拿來今天用?是不是常活在「選擇」的矛盾裏?是不是常評斷他人,卻忘了我是誰!


 


心中有愛,常懷寬容,常存感恩,念念不斷,這才是功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