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稱作佛珠,數珠等,是念佛時紀錄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誦經持咒念佛,能生諸種功德,而中國民間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語有四種,譯成中文意思是︰數珠,珠鬘,念誦鬘,珠之貫線,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俗,亦是後來演變成念珠的使用。不過佛教最初是沒有使用念珠,最早有記載約是二世紀,而中國則在隋唐時代(公元六百年左右)開始有記載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時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念珠的記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經記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而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戴,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但在密教中念珠卻是極受重視。傳入中國的經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主要內容是講述持珠念三寶之功德,總括來說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高僧大德配戴掛珠時亦可增加威儀。



 



 



念珠的種類



 



念珠種類大致分成三類,也是我們目錄中所分的手珠、持珠及掛珠。



 



手珠 --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隨時拿在手上掐捻念佛,顆數除了常見經書所戴的顆數外,亦有視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 一般是用較大顆的珠子,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顆數也是視乎珠子的大小按經書記載顆數穿成。



 



掛珠 -- 掛在頸上的佛珠,一般是一百零八顆,通常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會中人專用之物,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頸上。而一些較細粒穿成的掛珠配戴,而在家佛弟子較少配戴,不過因為經書及律制也沒有說明佛珠是出家則較多人拿在手上或撓在手上隨時掐捻念佛。我們為了方便介紹,所有一百零八顆的念珠也稱為掛珠,但一些較細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頸上,敬請留意。



 



 



念珠的顆數



 



念珠的顆數各本佛經所記戴也有不同,現舉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參考︰



 



1.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1080, 108, 54, 27



2. [木患]子經 108



3. 陀羅尼集經 108, 54, 42, 21



4. 數珠功德經 108, 54, 27, 14



5. 文殊儀軌經 1080, 108, 54, 36, 27, 18



 



按「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 說法最上品是 1080 , 上品 108 顆,中品 54 顆,下品 27 顆,而顆數所代表的意義是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說,而非出自經典所戴,現將常見的顆數意義簡述如下︰



 



1080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 1080 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及天上,即是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者悟的世界,即是︰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108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樂、捨三受,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除三份。



 



27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除六份。



 



14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數取、記子、記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顆 (亦有二顆),母珠又稱達磨珠。數取 (亦叫隔珠,間珠) 用以分隔一定顆數的佛珠。記子又稱弟子珠,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多以十顆為一小串,表示十波羅蜜,捻珠念佛滿一百零八次時即撥動一記子以為紀數。如在記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稱為助明、淨明、維摩、補處菩薩。記子留是指每串記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genda 的頭像
    agenda

    agenda的部落格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