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方佛簡介
(1)毗盧遮那佛:
中尊毗盧遮那佛 第九識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如來,梵語Vairocana Buddha 之譯音,又譯作盧舍那佛,或稱為大日如來,梵文的意譯是光明遍照,表示佛身光明遍照,普週法界無礙,離闇覺照也。
毗盧遮那佛,屬佛部,佛身色白、坐中央八大獅子座蓮花上,結智拳印,能除五毒中之痴毒,能轉識蘊屬空大,可轉第九識成「法界體性智」。
(2)阿閦佛:
東方阿閦佛 第八識 大圓鏡智
阿閦如來梵名Aksobhya Buddha 之音譯,意譯為不動佛,或無嗔恚佛,無怒佛又名不動如來。
貪嗔痴為三毒之一,能出一切不安穩性惡行,華嚴經偈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唯有無嗔始能面對逆境而不起害心,不生退意。
阿閦佛成佛時立下了一個對一切事物不動嗔恚心的心願,所以成就之妙善淨土,得無嗔恚心而不退轉,直修無上菩提,有大勢力,不可動搖,永不退轉,所以成就了不動部。 阿閦佛佛身藍色,佛身坐在東方八大象王座上,五大中屬水大、結觸地印、能轉想蘊,能除嗔毒,可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
(3)寶生佛:
南方寶生佛 第七識平等性智
寶生如來梵名Ratnasambhava 為五方佛中之第三位,乃集一切福德財寶,具備萬法能生的如來。
寶生佛南方寶部之主尊,佛身黃色,屬地大之淨相,安坐八大馬王寶座上,結滿願印,能轉受 蘊,及第七識成平等性智,淨除凡夫下劣、不平等、小我、執著等分別心,能除貪毒,並調伏一切驕慢眾生,而証得寶生佛圓滿報身。
(4)阿彌陀佛:
西方阿彌陀佛 第六識妙觀察智
阿彌陀佛梵名Amitayus意譯為無量光、無量壽之意義。
阿彌陀佛本尊,佛身紅色,屬火大,結定彌陀印,或手捧長生甘露瓶,身坐西方八大孔雀頭戴之紅色蓮花寶座上,能轉色蘊,以第六識成就妙觀察智,能除五毒中之疑毒,多情而易生大悲之慈心,獲蓮花部之事業成就。
(5)不空成就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第五識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此佛土所轉化的煩惱是嫉妒,所淨化之蘊是行蘊,以前五識轉成為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如來,佛身綠色,屬風大、由於綠是多種顏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種行,能達成多種目的。
能除慢毒。他右手持羯磨杵。由於雙金剛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來,無論在何處都沒有他不能成就之事。身坐八大金翅鳥之寶座上,結無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