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又叫“天水一朝”


 


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著述中特別喜歡用“天水一朝”借代宋朝


比如: “歐陽永叔少學韓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記,作義兒馮道諸傳,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遂一匡五代之澆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留之瑰寶。


孰謂空文於治道學術無裨益耶?


“尚氣節而羞勢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


——陳寅恪《贈蔣炳南序》“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


——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金明館叢稿二編》)宋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化是今後文化發展的指南,我國民族文化的更新,必將走上'宋代學術之復興','新宋學'之建立的道路。” 無獨有偶,長期致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的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說,宋代是中國“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


(《中國科學技術史》)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則說,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


(《中國社會史》) 所以,“天水一朝”這個詞代表著一個經濟科技高度發達、崇尚氣節、人文蔚起的時代。


為什麼把宋朝稱作“天水一朝”呢?


因為宋朝的國姓為趙,而天水是趙氏郡望。天水是嬴秦發源之地,也是趙姓族人的郡望之地,歷來有“秦趙一家”、“秦兄趙弟”的說法。


嬴趙淵源於上古時期的東夷族,在長期發展壯大和遷徙的過程中,東夷族分為人夷、鳥夷、鬱夷三大支,其中鳥夷就是嬴姓、趙姓的先祖氏族。


秦滅趙國後,趙姓分為天水、涿郡兩大支。天水趙姓自漢至宋時處於興盛時期,一直向外發展繁衍。涿郡趙姓得天下建立了宋朝,趙姓成為國姓,居“百家姓”之首。


《宋史》卷六十五:“天水,國之姓望也。”所謂“天水一朝”,其實也就是“趙宋一朝”的另一種說法。“天水,趙之望也。” 陳寅恪等史學大師為何對天水一朝如何倚重? 宋朝經濟發達,文化昌明,思想繁榮,遠超漢唐


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光輝燦爛的時代,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諸如天文學、數學、醫藥學、機械學、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船技術等方面成果累累,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也發展到新的高度,湧現出眾多的科學家、發明家、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畫家和詩人。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就產生於這一時期。誕生了北宋前文化知識總匯類書《太平禦覽》、史學類書《冊府元龜》、文學類書《文苑英華》和小說類書《太平廣記》等“宋四大書”。


宋朝是一個適合居住的時代,州橋夜市煎茶豆漿,相國寺內品果博魚,金明池畔填詞吟詩,白礬樓頭宴飲聽琴,一座汴梁城中,處處皆顯“情調”。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弱宋”崇尚氣節。眾所周知,兩宋300餘年,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其文治、武功略遜漢唐。但是,軍事上的弱宋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崇尚氣節的時代


橫掃中亞、西亞、東歐的蒙古軍隊曾被阿拉伯人、西方人稱為“黃禍”、“上帝之鞭”,蒙古人征服中亞霸主西遼、蕩平花喇子模帝國都不過用了一年的時間,馴服斡羅斯聯盟,滅亡木剌夷國、黑衣大食都用了不足五年的時間。


但是蒙古人征服南宋用了多少時間?用了近五十年的時間。宋蒙()戰爭從西元1235年全面爆發,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


據史料記載,在抵抗蒙元的過程中,“舉家自殺盡忠臣,仰面青天哭斷雲。聽得北人歌裡唱,潭州城是鐵州城。”蒙古兵攻取潭州(今長沙),湖南安撫使李芾及部屬沈忠、楊震、顏應焱等在城中矢盡、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戰鬥到最後,為國殉葬。嶽麓書院幾百個儒生子弟、理學門生也全部戰死殉國。不少長沙百姓在城破後,也自殺殉國。“多舉家自盡,城無虛井,纜林木者,累累相比。”


西元1279,南宋殘軍與元軍在崖山的最後一戰,宋軍全軍覆沒,丞相陸秀夫背負九歲的幼帝投海,“後宮諸臣,從死者眾”,“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最終給“天水一朝”劃上了壯烈的句號。


歷史上沒有一個朝代,可以這樣抵抗到最後一人——十數萬軍隊戰死,十數萬臣子蹈海殉國,這是世界歷史上未見的奇蹟,其氣節驚天地,泣鬼神!中華文明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其垂世而獨立,但在遊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整體性亡於蒙元,文明發展的積累慘遭破壞。


“尚氣節而羞勢利”,“天水一朝”於此終結,古典意義上的中國也隨之滅亡,所謂“崖山之後,再無中國”者是也。


http://www.lalulalu.com/viewthread.php?tid=21844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