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
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
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
然後一片沉寂。
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她沒有罵人。」
(注: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
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2. 有兩個臺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
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導遊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而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
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
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注: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
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
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3、 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
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
孺子不可教也!」
外國的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注:身為長輩的人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
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
|
|
|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