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後起修」


●當一個學人深入經典,確認大乘法是要以證悟這法界


實相作為根本,會遇到一個困惑,就是如何下手去找到


這實相心呢?是透過加行?透過觀行?透過思惟?還


是透過其他方式來用功?當一切教導師也不能輕易地


告訴我們這法界實相究竟是在何處時,又如何能讓那些


心性極好、只差臨門一腳的菩薩能有證悟的機會呢?


 


緣此,如來開示了這一法門,告訴一切教導師,可依此


來提示學人一個門徑,若跨越了這個界線,就是直接洩


漏密意了。那如來為什麼要大費周章不直接告訴我們這


實相密意就好了,為什麼呢?


由於心性不善、善根不純厚的人無法接受直說實相密意


的事實,可能反會生起誹謗而造下惡業,墮落深淵去受


無止盡痛苦,只得以間接提示的方式讓心性成熟的菩薩


能得到點撥,而觸證這法界的實相。


因此「禪」是要讓大家能夠觸證實相密意一個絕佳的方


便跳板,這是一個開啟寶藏鑰匙的方便法門,因此「禪」


並不是獨立於佛法之外,它是一個加行的工具,


且能直接顯露這實相密意,唯有證悟者才能完全


揭曉答案的殊勝法門。


禪門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


成佛」為宗旨,然而如上所說,都是根據如來的教典法


門才能顯示這法界實相的方法;因此「禪」是要直接顯


露這實相心到底是於何處的「說法」。


「禪」本身就是一個深奧的說法,直接以實相來為大眾


演說,因此必須離開文字來觀察,必須離開妄心的執取


來觀察,才有機會領會這妙旨。


縱使是蒐集整理禪門歷代祖師修禪、學禪的心得,證悟


的知見和法門,都還只能幫助學禪的人用來參究,而不


是真正的「禪」,因為如來是要以「禪」來顯示這法界


最深邃的奧秘──法界實相心的所在因此這是甚深極甚


深的說法,直接將第一義諦的本源揭露在我們學人面


前,然而這個禪的「微妙說法」實在是很難體會;借個


比方來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乃至禪法中的各種資料典


籍,都只是為我們指出實相在哪個方位,然而它並不能


代表實相;如同以手指頭指著月亮,但那隻手指頭並不


是我們要尋找的月亮。這些傳承下來的文字經教典籍、


禪學、禪法以及禪理都是「標出月亮的手指」,雖然可


以讓我們更行了解這法界實相,但法界實相究竟是在何


處呢?透過如來的慈悲開引出這個「禪」的法門,使我


們更清楚地接近這個月亮了,因為真正開悟的菩薩,


可以「禪」的方便為有緣的菩薩開演這最深奧,


顯示實相的法門。


而現在一般人常常錯會「禪」,將


禪當作是禪定,或是以為禪是禪思;從世尊在靈山拈


花,迦葉尊者因而領悟妙旨,破顏微笑,如此一代代傳


承下來的禪,其實就是證悟法界實相的「智慧法門」,


並非是「禪定法門」。


「禪」是一念相應這法界實相,這從來不變易的心體,


這不是靜坐中靜慮的心,不是我們了別六塵的心,不是


我們這對應六塵的心,不是會生起念頭的心,不是我們


各種心行的心!可以說,這實相心完全與我們的心南轅


北轍,祂從來不是我們這個意識心,祂也不是會和宇宙


萬法合而為一的心,祂也不是會反觀自身而生起祂是宇


宙本源的念頭的心,祂也從來不會和我們的心合而為


一,     祂從來就是昂然獨立,即使證悟之後,祂還是祂,


我們還是我們!我們不會因為證悟了祂,就會多了些什


麼,不會!我們還是一樣每天生活度日,不會因為這樣


而變成三頭六臂,也不會因為這樣而產生定境神通,更


不會因為這樣的證悟就可以消除業障、所知障和煩惱


障,當然更不會因為證悟了祂就了解宇宙的一切奧妙,


都不會!


 


證悟了這個法界實相,都還只是一個修行的開始,讓我


 


們可以開始真正地閱讀般若系列經典,這樣閱讀經典的


 


感覺才會像是如數家珍,所謂之「悟後起修」。


 


《水雲禪說》→


「悟」是修禪()原動力。也是一個人在


 


成長過程中一直想要尋找的「本來面目」。


 



「悟」→修 知 惜 施 恕


 


   恩 慈 福 愛 如


 


   緣 行 常 真 恆


 


         喜 慧 樂良「悟」。


 


「悟」是修禪()原動力。也是一個人


 


成長過程中一直想要尋找的「本來面目」


 


「有」的一切中要去明白「無」我的空如。


 


「悟」也是禪修的目地和收穫。


 


「悟了」就洞然明白:


 


「空」、「無」、「如來」.屆時,也就


 


「一無所穫」「凡聖兩念」「寂靜涅盤」。


 


禪,認識自己最重要。(即是「悟」.禪心之源末)



《自性》唐末(五代)張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雲遮天。


破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本無生死,亦無涅槃」


 


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


正是金剛經所講→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道理。


Ø  所以,肯定自我,明白自我,這是禪者應該用心


 


處;找尋自家寶藏,這才是禪者的目的。但在禪者


 


眼中,有和無並不是對峙的,有無之間只是一物兩面


 


其間並無鴻溝(相互對立且交集),能把有無調


 


起來認識中道,那就是禪者的智慧了。


 


禪修者要超越對待,而且要做到一個「忘」字,


 


忘你我、忘情境、忘是非、忘有無,


 


「 自古艱難在一忘」



 


 




 




   

f12862961.jpg f12862961.jpgf12862961.jpg

圖檔:─黑嘉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genda 的頭像
    agenda

    agenda的部落格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