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無執第一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
●過去在佛陀宏化行遊的時代,某次到了靈鳩山時,有
位大梵天王特來禮請說法,其動機是為普利當世及後世
的一切眾生。佛陀在未昇座之前,大梵天王就呈供了一
株金色的優缽羅花,且以自己的身體做為禪床,供佛
陀昇座說法之用。
當佛陀昇座之後,首先便將這株優缽羅花給拈了起
來,默默無語的看著在場的百萬人天,就只那樣停在那
狀況之下,一句話也沒有說!大眾均無法明白佛陀何以
如此的心意。後來,有位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了!
他對於佛陀的拈花,有所醒悟,於是便從座而起,雙手
合掌正立,也默默無語。
此時佛陀才開口說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附囑摩訶迦葉。」
這便是著名的典故---拈花微笑---宗門禪的緣起!
若是要追溯更早的宗門禪源,則是在佛陀禪坐於菩
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的剎那,已是最初的禪,所
顯露的端倪。
宗門的禪是無關乎語言文字或心緣動作,只是以心
印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旨!這一種的禪是能夠
使禪子來直達佛地的參修法。
摩訶迦葉,因梵文中"摩訶"解作"大",故"又名大迦葉
(「葉」字音「攝」),又作迦葉波、迦攝波。
意為飲光,為十大弟子之一,亦是為禪宗第一代祖師。
大迦葉生於王舍城近郊之婆羅門家,
加入事火沙門的團體,成為領導者。
後來於佛陀成道後第三年皈依佛陀,成為佛陀的弟子,
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
為佛弟子中最無執著之念者。
須菩提每次都到富者門第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
困,不願意再讓窮人花費;而大迦葉卻反其道而行,向
窮人化緣,因大迦葉想要賜與貧家累積善業的機會。釋
迦佛對這兩者都加以駁斥,認為化緣、布施皆應隨緣,
不應該特選檀越。大迦葉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賴;於
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大迦葉也曾經自言,即使
佛陀沒有出世,他也可以依自己的努力成為辟支佛。佛
陀入滅後,成為佛教教團之統率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
次經典結集。大迦葉對阿難舉發一連串的過失,包括佛
索水而不與。阿難認為自己沒有過失,據理力爭。直至
阿難成為弘法繼承者,始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佛出
世,方行涅槃。
因至今傳誦不絕的公案《拈花微笑》,被中國禪宗
尊為始祖。在漢傳佛教中,大迦葉與阿難陀往往會被雕
塑在釋迦牟尼佛身邊,隨侍釋迦牟尼佛,並與佛陀一同
接受供養。而在藏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雕塑目犍連與舍利弗較多。
迦葉告阿難曰:「汝今宜宣法眼。」
阿難聞語信受,觀察眾心而宣偈言:
「比丘諸眷屬,離佛不莊嚴;
猶如虛空中,眾星之無月。」
說是偈已,禮眾僧足,陞法座而說是言:「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某處說某經教,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時迦
葉問諸比丘:「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世尊
所說。」迦葉乃告阿難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將正法
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言: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
說偈已,乃持僧伽梨衣入雞足山,候慈氏下生;即周孝
王五年,丙辰歲也。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何如一
法中有法有非法?梵語達磨耶,譯義叫做法;加上菩提二
字時,你說:是什麼?法若喻做果,果仍然是因;因之與果,果不離因。假如這麼說: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是因是果;
多果多因,非因非果;有因有果,有果有因。
為何缺了一個「無」字,只因無乃有的突破之作,無和
有不是相對;法法從有,本來是「法」的究竟。因此,
無法不是沒有法,總在一「法」之中;透得此中面貌,
有法亦即無所謂了!
大德!迦葉是文佛的首座弟子,授命宣揚正法眼藏;
只為一份「法」務,持僧伽梨入雞足山,寂定迦葉窟,
靜候慈氏下生。他是為「法」束縛了麼?
還是透得了什麼!
有道是:金剛舍利非我等事,不是法?
結集正法眼不使斷絕,是法?是,不是。
法法本來法──是。無法無非法──是不?
何如一法中──是。有法有非法──不是?
是,是不;是,不是。請問:
但解問題,求得答案;答案中仍是問題,何況其中存在
著許多的為什麼?假使,置一連串為什麼而不顧,豈不
是玩兒「煮沙成飯」的遊戲麼!即使,迦葉止於窟中,
從來無有許多分別,試問:付囑的是什麼?所為何來?
大德!無字不是甲魚之,姑且捨了內外,覓取中間的
那一些許。肯麼?難了透了。」
|
|
|
|
|
|
ag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