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可消腫止痛的中草藥的使用
消腫止痛的中草藥
化瘀止痛酒——(跌打損傷)
(驗方)
【配方】生地黃汁250毫升,酒500克,丹皮、肉桂(去粗皮)、桃仁(去皮尖炒)各30克。
閃挫止痛酒——(跌打損傷)
(《疑難急症簡方》)
【配方】當歸6克,川芎3克,紅花1.8克,茜草、威靈仙各1.5克,白酒適量。
【製法】將上藥加適量白酒煎服。
【主治】閃剉傷,包括皮下組織、肌肉、肌健
瘡癤消腫膏
【來源】《常用中成藥》(上海中華製藥廠方)。
【組成】白芷 獨活 大黃 地丁草各占3.6% 天花粉占5.7% 川烏 南星 蒼術 松節油各占1.4%
【用法】用凡土林(占74.3%)製成軟膏。塗敷患處。
丁香止痛散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三。
【組成】良薑150克 茴香(炒) 甘草(炙)各45克 丁香1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沸湯調服,不拘時。
【主治】胃寒疼痛,不可忍者。
和營止痛湯
【來源】《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赤芍 歸尾 川芎 蘇木 陳皮 乳香 桃仁 續斷 烏藥 沒藥 木通 甘草
【用法】河水煎服。
【功用】活血止痛。
【主治】跌撲傷損。(跌打損傷)
消瘀止痛藥膏
【來源】《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木瓜60克 梔子30克 大黃150克 蒲公英60克 地鱉蟲30克 乳香30克 沒藥30克
【用法】共為細末。飴糖或凡士林調敷。
【功用】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消腫膏
【來源】《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芙蓉葉 紫荊皮各150克 白芷 當歸 骨碎補 獨活 何首烏 南星各90克 橙橘葉 赤芍 藥各6克 石菖蒲 肉桂各15克
【用法】共為末。以薑汁熱酒調,乘熱塗腫處。
消腫散1
【來源】《外科真詮》卷下。
【組成】乳香3克 白及3克 牡丹皮3克 上冰片0.6克
【用法】共研為細末。用羊脂調塗。
【功用】涼血消腫。
【主治】野火丹,從兩腿上起,赤腫痛甚,如火之燒。
消腫散2
【來源】《中醫傷科學》。
【組成】制乳香1份 制沒藥1份 玉帶草1份 四塊瓦1份 洞青葉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 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葉下花2份 葉上花2份 蟲蔞粉2份 大黃粉2份 黃芩2份 五爪龍2份 白及
消腫散3
【來源】《外傷科學》。
【組成】黃柏150克 蒼術150克 薑黃90克 大黃90克 透骨草90克 散血草90克 陳皮90克 香 附90克 甘草30克
【用法】共研細末。瘀腫用酒、醋調敷;灼痛用水、蜜調敷患處。
消腫湯3
【來源】《丹台玉案》卷五。
【組成】豬苓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葶藶子各6克 地骨皮 五加皮 生薑皮 海金沙 枳殼各3克
【用法】加燈心30莖,水煎,空腹時服。
【功用】利水消腫。
【主治】腰以下腫,
消腫丸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力論》卷十四。
【組成】滑石 木通 白術 黑牽牛(炒) 通脫木 茯苓 茯神(去木) 半夏(湯去滑) 陳皮各7.5克 木香4克 瞿麥穗 丁香各37.5克
活血止痛湯
【來源】《傷科大成》。
【組成】當歸 蘇木末 落得打各6克 川芎2克 紅花1.5克 乳香 沒藥 三七 炒赤芍藥 陳皮各
3克 紫荊藤 地鱉蟲各9克
【用法】上藥十二味,以水、酒各半煎服。
療牙止痛散
【來源】《醫學心悟》卷六。
【組成】牙消9克 硼砂9克 雄黃6克 冰片0.45克 麝香0.15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
【主治】牙痛。